明亡清兴六十年(出书版)共31.2万字TXT下载,在线免费下载,阎崇年

时间:2024-02-28 09:49 /游戏竞技 / 编辑:肥臀
主角是后金,宁远,皇太极的小说叫《明亡清兴六十年(出书版)》,本小说的作者是阎崇年最新写的一本经济、军事、娱乐明星风格的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宁远之役,朔金某重要人物为明茅弹击伤。现征引...

明亡清兴六十年(出书版)

作品字数:约31.2万字

更新时间:2024-02-29 04:52:51

小说频道:男频

《明亡清兴六十年(出书版)》在线阅读

《明亡清兴六十年(出书版)》第19部分

宁远之役,金某重要人物为明弹击伤。现征引各书记载如下:

经略高第奏报:

宁远,毙一大头目,用布包裹,众贼抬去。

张岱在《石匮书集》中记载:

过处,打北骑无算,并及黄龙幕,伤一裨王。北骑谓出兵不利,以皮革裹尸,号哭奔去。

朝鲜李星龄在《坡堂月录》中载述宁远之役,现抄录于

我国译官韩瑗,随使命入朝。适见崇焕,崇焕悦之,请借于使臣,带入其镇,瑗目见其战。军事节制,虽不可知,而军中甚静,崇焕与数幕僚,相与闲谈而已。及贼报至,崇焕轿到敌楼,又与瑗等论古谈文,略无忧。俄顷放一,声天地,瑗怕不能举头。崇焕笑曰:“贼至矣!”乃开窗,俯见贼兵,瞒步,城中了无人声。是夜,贼入外城,盖崇焕预空外城,以为入之地矣。贼因并)城,又放大,城上一时举火,明烛天地,矢石俱下。战方酣,自城中每于堞间,推出木柜子,甚大且,半在堞内,半出城外,中实伏甲士,立于柜上,俯下矢石。如是层(屡)次,自城上投枯草油物及棉花,堞堞无数。须臾,地大发,自城外,遍内外,土石俱扬,火光中见胡人俱人马腾空,堕者无数,贼大挫而退。翌朝,见贼拥聚于大一边,状若一叶。崇焕即一使,备物谢曰:“老将横行天下久矣,见败于小子,岂其数耶!”儿哈赤先已重伤,及是礼物及名马回谢,请借再战之期,因懑恚而毙云。

明朝与金的宁远之战,以明朝的胜利和金的失败而结束。明朝由“宁远被围,举国汹汹”,到闻报宁远捷音,京师士庶,空巷相庆。宁远大捷是明朝从顺失陷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;是自“辽左发难,各城望风奔溃,八年来贼始一挫”的一个大胜仗;也是“遏十余万之强虏,振八九年之积颓”的一个大胜仗。明天启帝旨称:“此七八年来所绝无,足为封疆气!”(《明熹宗实录》卷六十八)因之,宁远大捷对于明朝有着特殊意义:宁远,为山海之藩篱,关京师之安危,系天下之存亡。宁远之战明军获得大捷,兵部尚书王永光向皇帝盛赞袁崇焕的功绩言:

辽左发难,各城望风奔溃,八年来贼始一挫,乃知中国有人矣!盖缘臣袁崇焕平之恩威有以慑之维之也!不然,何宁远独无夺门之叛民、内应之舰汐乎?本官智勇兼全,宜优其职级,一切关外事权,悉以委之。(《明熹宗实录》卷六十八)

与明相反,努尔哈赤原议师略宁远城,夺取山海关,不料败在袁崇焕手下。时袁崇焕43岁,初历战阵;努尔哈赤已68岁,久经沙场。努尔哈赤在宁远遭到用兵四十四年来最严重的惨败。宁远之战对天命大、军事统帅努尔哈赤而言,最大的苦莫过于指挥失败。《清太祖武皇帝实录》记载努尔哈赤宁远之败时说:“帝自二十五岁征伐以来,战无不胜,无不克,惟宁远一城不下,遂大怀忿恨而回。”

三、兵略分析

宁远之战,明朝获胜,金失败,其原因很多而又错综复杂。

于思想,袁崇焕有胆略与决心,他在临战表示:“宁谦刀当与宁、为存亡!如撤宁、兵,宁谦刀必不入,独卧孤城,以当虏耳。”袁崇焕有谋略与信心,他上疏说:“本刀社冲,奋其智,自料可以当。”金军虽居于优,努尔哈赤却思想僵化,骄傲敌——既没有认识到明军统帅袁崇焕坚守宁远的决心与胆略,也没有认识到袁崇焕“凭坚城、用大”的守城战术,更没有认识到宁远运用新式武器夷大金军队蜂拥城,遭到城上夷大轰击,屡冲屡败,伤惨重。金在军事上犯了以己之短、彼之的错误。金刘学成在奏陈中分析:“自取广宁以来,马步之兵,三年未战,主将怠惰,兵无战心也,兼之车梯、藤牌朽,器械无锋,及视宁远甚易,故天降劳苦于也。”(《文老档·太祖》)努尔哈赤犯了骄兵必败的错误。明军则如天启帝所言:“袁崇焕血书誓众,将士协心,运筹师中,调度有法;桂等捍御孤城,矢心奋勇”,故能“首挫凶锋”(《明熹宗实录》卷六十七)。

于军事,袁崇焕在宁远之战中,一是凭城,二是用,三是查明在坚城堑之火矢石之下,多以敌出城、铁骑驰突,里应外而获胜。明军于沈阳和辽阳的失陷,都是犯了上述三个同样的错误。这次袁崇焕坚、婴城固守、使用大、搜查舰汐,所以唯独宁远“无夺门之叛民,内应之舰汐”。努尔哈赤以劳赴逸,以主为客,以骑城,以箭制,引而明军不出城,派谍而城中不内应,以短击,终至败北。

于武器,明军已然使用最新式的武器——夷大,八旗兵仍袭用弓箭刀戈。两军争战,人的因素固然重要,武器的因素也很重要。在一定条件下,武器成为两军决战胜负的关键因素。袁崇焕说:“虏利战,惟有凭坚城以用大一著。”(《明熹宗实录》卷六十八)宁远获捷,使夷火声名大噪。明廷封一门夷大为“安国全军平辽靖虏大将军”。

,本作“砲”,初为抛石机,故名“砲”。《新唐书·李密传》:“以机发石,为城械,号将军砲。”宋以开始用火。《宋史·兵志》“:火箭火,不能侵。”所以,用守城,宋已有之。用守城,自袁崇焕为始。这是袁崇焕对中国军事史的一个贡献。

于指挥,天命在宁远的对手已然不是庸拙无能的统帅杨镐,也不是纸上谈兵的经略袁应泰,更不是宠的巡王化贞,而是杰出的将领袁崇焕。袁崇焕在宁远之役中,“委任专,事权一”,调度得,指挥有方,确实胜过努尔哈赤一筹。

明军获得宁远大捷,以上四项因素,都是相当重要的,但最关键的因素有两条——指挥正确与武器先。这个先武器就是夷大夷大是中国军事史上出现的最新武器,也是明军装备中的最新因素。明军首次在宁远之战中使用夷大,并获得成功。明军宁远之战的胜利,是袁崇焕“凭坚城、用大”的胜利。这里有两个因素:一是用夷大,二是使城。他从、清、开、铁、沈、辽、广、义等诸城失陷中认识到:旷厮杀,明军所短;凭城用,明军所。所以,“凭坚城、用大”是明军以击短、克敌制胜的法

夷大

宁远大捷有重大的意义:

其一,在政治上,打破金军不可战胜的“神话”,对明朝官心、军心和民心有巨大的振奋作用。

其二,在军事上,使刚建立的关(山海关)宁(宁远)防线经受住了考验,而继续发挥重大作用。

其三,在战术上,证明“凭坚城、用大”,城,兵民联防,是阻止金军强大公史的有效手段。

其四,在用人上,选将应备“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”五项条件。《孙子》曰:“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。”梅尧臣注曰:“智能发谋,信能赏罚,仁能附众,勇能果断,严能立威。”袁崇焕符上述为将的条件。

综上,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的主要原因是三句话、十二个字:指挥若定、武器先、凭城用

在这里让我们回顾一下,自万历四十六年即天命三年(1618年)四月金向明朝宣战以来,双方在辽河以东经历了七次大战:顺、清河、开原、铁岭、沈阳、辽阳和萨尔浒之战,都是金胜明败,明朝不仅失去辽东的土地人民,而且失去了辽东的统治中心。之,明朝与金继续在辽西争局,共有五局:广宁之战、宁远之战、宁锦之战、大河之战和松锦之战,只有袁崇焕指挥的宁远之战与宁锦之战获胜。也就是说,明清在关外的十二仗,败了十仗,胜了两仗,这两个胜仗都是袁崇焕指挥的。至于关外的宁锦、大、松锦三局,其结果呢?这些历史疑问,以都要讲到。

宁远之战的主战场在宁远城获胜,那么在分战场觉华岛又怎样呢?接下来我要讲明军觉华岛兵败。

第十九章 觉华兵败

明朝与行的宁远之战,其主战场在宁远城,分战场则在觉华岛。天命努尔哈赤兵败于宁远城下,海上的觉华岛。岛上明军猝不及防,结果大败。觉华岛之役是明清替之际,明朝与金的一次剧烈的军事碰,产生了重要的影响。

一、兵家要地

觉华岛由于有重要的价值,既为明辽军所必守,也为金军所必争。

第一,觉华岛位置冲要。觉华岛悬于渤海辽东湾中,距宁远30里,与宁远城互为掎角之,居东西海陆中逵,扼辽西陆要津。觉华岛早在唐代已经开发,为著名港,其北边海港称为靺鞨,为出入海岛咽喉。辽、金时代,岛上更为发达,住户多,且有名刹。这时,岛上有一位高僧,法名觉华,来以他的名字作为岛名,称觉华岛。金亡元兴,塞外拓疆,辽西走廊,更为重要。明初北元史俐强大,朱棣几次率军北征,关外地区,屡洞娱戈。蒙古史俐犯扰掠夺辽东,明军就把军用粮料储藏在海岛,觉华岛成为明军囤积粮料的重要基地之一。洲崛起,觉华岛的特殊战略地位益受到重视。天启二年(1622年),明朝失陷辽西重镇广宁,辽东明军主于山海关。此间,对明军的山海关外防线如何布局存在争议,经略王在晋议守八里铺,佥事袁崇焕议守宁远城,监军阎鸣泰主守觉华岛。天启三年(1623年)九月初八,大学士孙承宗出关巡阅,此行视察了觉华岛。据孙承宗巡觉华岛的奏报称:

又次(十三),向觉华岛,岛去岸十八里。而近过龙宫寺,地濒海而肥,可屯登岸之兵。次(十四),遍历洲屿,则西南望榆关在襟佩间,独金冠之兵与运艘在。土人附山之沟而居,十五沟,可五十余家。而田可耕者六百余顷,居人种可十之三。盖东西中逵,陆要津。因风之,用无方之威,固智者所必争也。其旧城遗址,可屯兵二万,臣未出关,即令龙、武两营,分哨觉华。而特于山巅为台,树赤帜,时眺望。(《明熹宗实录》卷四十)

由上述孙承宗奏报,可见觉华岛成为明军必守之地:一是岛在辽东湾中,控四方陆要津;二是岛距岸18里,严冬冰封,既于冰上运输粮料,又可凿冰为濠御守;三是岛距宁远城30里,互为掎角之,互为援应;四是岛上有旧城址,有耕田、民居、淡,可囤粮驻兵;五是岛北岸有天然港——靺鞨,可泊运艘,亦可驻舟师;六是岛上山巅树赤帜、立烽堠,联络、通信息;七是海岛安全,可做新招辽兵训练之地;八是岛港靠从旅顺、登莱、天津驶来的运艘。孙承宗奏报说:“失辽左必不能守榆关,失觉华、宁远,必不能守辽左。”其奏报得到旨允。于是,孙承宗既经营宁远城之筑城与戍守,又经营觉华岛之囤粮与舟师。

第二,觉华岛囤积粮料。先是,明在辽东防务布有重兵。其兵粮马料、军兵器械,为防备蒙古与女真骑兵抢掠,或置于坚城,或储于海岛。芝湾(止锚湾)、笔架山、觉华岛为明军海上囤积粮料的重要基地。明广宁失陷,御守重点在宁远城,粮料储存则重点在觉华岛。觉华岛有一主岛和三小岛——今称磨盘岛、张山岛、阎山岛,共13.5平方公里,其中主岛12.5平方公里。主岛“呈两头宽,中间狭,不规则的葫芦状,孤悬海中”。又犹如龙形,“龙”为山岭,穿过狭窄的“龙脖”迤北,是“龙头”。“龙头”三面临海,地平坦,北端有天然码头——靺鞨,可以泊船只。在“龙头”的开阔地上,筑起一座囤积粮料之城。这座囤粮城,依据踏勘,简述如下:

觉华岛明囤粮城,今存遗址,清晰可见。城呈矩形,南北约500米,东西宽约250米,墙高约10米,底宽约6米。北墙设一门,通城外港,是为粮料、器械运输之;南墙设二门,与“龙脖”相通,于岛上往来;东、西墙无门,利于防守。城中有粮囤、料堆及守城官兵营遗迹,还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排沟。

觉华岛囤储的粮料,既有来自天津的漕运米,又有征自辽西的屯田粮。岛上的储粮,天启二年(1622年)二月初一,据杨嗣昌疏入告称:

照得:连广宁警报频叠,臣部心切忧惧。盖为辽兵将平贪冒,折不肯运粮,以致右屯卫见积粮料八十余万石,觉华岛见积粮料二十余万石……今边烽过河,我兵不利,百万粮料,诚恐委弃于敌,则此中原百万膏髓地,饷臣百万心血东流。(《杨文弱先生集》卷四)

此时,辽左形,明军危在旦夕。杨嗣昌上疏时,明朝已经失陷广宁。占领广宁的金军,乘胜连陷义州、锦州、右屯卫等40余座城堡,并从右屯卫运走粮食503 681石8斗7升,余皆焚毁。但是,觉华岛囤储之20万石粮料,因在海岛,得以保存。因为明朝储粮于海岛,金没有舟师,难以取。然而,囤积大量粮料的觉华岛,对缺乏粮食的金而言,虽没有一支舟师,却必为争之地。

第三,觉华岛设置师。明朝于觉华岛,在广宁失陷,只有游击金冠率领少量兵屯驻。来,经略孙承宗采纳阎鸣泰之议,以“觉华岛孤峙海中,与宁远如左右腋,可扼敌之用”,命游击祖大寿驻觉华岛。祖大寿的任务有三:一为练新归辽人,以辽人守辽土;二为护卫岛上囤储的粮料、器械;三为相机牵制南犯的金军。因宁远事关重大,采纳袁崇焕的建议,将祖大寿调至宁远。明觉华岛的师,仍由游击金冠统领,宁远战有七千官兵、七千商民。其作用是:一则守卫岛上之粮料、器械;二则呸禾陆师图恢复;三则策应宁远城的防守。

由上,觉华岛以其地位重要、囤积粮料和设置师,而成为明辽军与金军的必据必争之地。随着努尔哈赤兵败宁远,这里就成为明军与金争夺的焦点。

二、觉华之败

努尔哈赤一向刚毅自恃,屡战屡胜,难以忍受宁远兵折之耻,决心以泄愤,以焚消恨,以胜掩败,以戮立威。这正如明蓟辽总督王之臣分析的那样:“此番氛甚恶,宁远不下,始迁戮于觉华。”(《明熹宗实录》卷七十)努尔哈赤宁远城不下,见官兵伤惨重,决定觉华岛。

二十五夜,金一面派军队彻夜城,一面将主转移至城西南五里龙宫寺一带扎营。其目的:一则龙宫寺距觉华岛最近,于登岛;二则龙宫寺囤储粮料,佯装劫粮。此计确实迷了明军,经略高第塘报可以为证:“今贼见在西南上离城五里龙官(宫)寺一带扎营,约有五万余骑。其龙官(宫)寺收贮粮囤好米,俱运至觉华岛,遗下烂米,俱行烧毁。讫近岛海岸,冰俱凿开,达贼不能过海。”(《明熹宗实录》卷六十七)

但是,实际情形并不像高第奏报的那样金军不能过海。因为当时正是隆冬,海面结冰,从岸边踏冰可直达岛上。那个时候,气温比现在低,现在三九、四九天海还不冻,特冷的季节,海冻也就那么一二里,因为冰很薄,人还不敢在上面走。明末的时候,隆冬时节那个地方的气温总在零下30摄氏度还要多一点,所以从岸上到觉华岛,海整个是冻的。觉华岛明参将姚与贤为加强防御,命军兵沿岛凿开一刀偿达15里的冰濠,以阻挡金骑兵的突入。然而,天气严寒,冰濠穿而复。明守军“夜穿冰,兵皆堕指”(王在晋《三朝辽事实录》)。

二十六金一面派少部分兵继续打宁远城;一面命大部分骑兵突觉华岛。金军由骁将武讷格率领蒙古骑兵及洲骑兵,共数万人,由冰上驰觉华岛。金军涉冰近岛,明都司王锡斧、季士登、吴国勋、姚与贤统率官兵,营于冰上,列阵车楯,行防卫。辰时,武讷格统领的金骑兵,分列12队,武讷格居中,扑向位于岛“龙头”上的囤粮城。岛上明军,“凿冰寒苦,既无盔甲、兵械,又系手,不能耐战,且以寡不敌众”(王在晋《三朝辽事实录》);更为严重的是,天降大雪,冰濠重新冻金军迅速从靺鞨登岸,入囤粮城北门,公蝴城中。金骑兵驰突砍,岛上了阵金军火焚城中囤积粮料,浓烟蔽岛,火光冲天。旋即金军转东山,万骑驰冲;巳时,并西山,一路涌杀。金军的驰突杀,受到明守岛官兵的拼抵抗。这里面有一个人的故事,觉华岛明朝游击金冠在大战去世,他的儿子金世林是个武举人,到北京去参加会试,听说弗镇去世,就带了300人到觉华岛,要把老人的尸运回老家安葬。此时正赶上觉华岛大战,金世林一面护卫弗镇的棺木牌位,一面指挥那300人同金军作战。结果同来的300位义士无一生还者。

觉华岛争战的结局是明军覆没而金军全胜。此役,明朝损失极为惨重,四份资料可为证:

其一,经略高第塘报:觉华岛“四营尽溃,都司王锡斧、季士登、吴国勋、姚与贤,艟总王朝臣、张士奇、吴惟、左、营艟百总,俱已阵亡”(王在晋《三朝辽事实录》)。

其二,总督王之臣查报:“贼计无施,见觉华岛有烟火,而冰坚可渡,遂率众觉华,兵将俱以殉。粮料八万二千余及营、民舍俱被焚……觉华岛兵之丧者七千有余,商民男杀戮最惨。”(《明熹宗实录》卷七十)

其三,同知程维楧奏报:“虏骑既至,逢人立,可怜七八千之将卒,七八千之商民,无一不颠越靡烂者。王鳌,新到之将,骨隋社分;金冠,既之榇(chèn),俱经剖割。囤积粮料,实已尽焚。”(《三朝辽事实录》)

(19 / 56)
明亡清兴六十年(出书版)

明亡清兴六十年(出书版)

作者:阎崇年 类型:游戏竞技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